设计协作,用摹客

更好的产品协作设计平台,设计师的利器,产品经理的帮手,工程师的伙伴

文章分类
设计1+2,摹客就够了!

摹客,支持Sketch/PS/XD/Figma/Axure设计稿交付、自动标注切图、全流程协作。助力产品团队高效工作!

立即开启
【友情推荐】uimaker - 专注于ui设计,为ui设计师提供ui设计相关教程、素材及灵感。

了解更多
入门教程 了解更多
成都君德鑫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设计资源 > 摹客专访 > 摹客专访 > 像猪一样执行 | 专访国内领先的个人项目管理工具“氢”创始人陈学家

像猪一样执行 | 专访国内领先的个人项目管理工具“氢”创始人陈学家

大家好,我叫陈学家(ID 是 6174),毕业于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我从 2011 开始学前端,到目前一直都是在做前端开发的工作(天猫前端和云霁科技前端)。不过个人把自己定位为 Developer & Designer。我喜欢直接的去设计产品,同时也喜欢驾驭实现产品的能力,包括 UI 和 UX 的设计,以及技术上各种平台以及前后端的设计和实现。我的个人 slogan 是做微小而美好的事儿,希望未来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的产品。


本期“摹客专访”,小编很荣幸地请到了“氢”的创始人陈学家,请他来谈谈他对个人项目管理工具的看法。

谈到“氢”,很多热衷于个人任务管理软件的童鞋一定不陌生,尤其是那些对树形列表结构有特殊偏爱,终日沉迷于“Kill任务”无法自拔的高效率强迫症患者们,“氢”绝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帮手。那么,让我们跟随创始人陈学家一起,来了解“氢”背后的故事。

“氢”的产生

D:为什么会萌生做个人任务管理工具的想法?

做这个工具的初衷是我想做一个针对个人项目管理的工具,因为市场做项目管理工具的第一选择肯定是C2B (或者说针对Team的工具),这无可厚非,C2B 是项目管理的绝大部分市场。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有自己的 personal side project 需要管理,而针对 C2B 做的工具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需要的是更简单直接的工具,比如我需要更简单的创建层级的任务,更简单的推进任务,不需要权限,角色,消息这些多余的交互和功能,于是开始动手自己去实现这样一个工具,后来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氢”产品。

D: 可以聊聊“氢”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为什么会采用一个化学元素来作为个人任务管理工具的名字?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用它来做产品名字有以下几个意义:

1 表达我所做的工具是要发觉最原始的需求,最根本的需求。

2 我想做一个独立产品的 developer 和 designer,因此我想为我以后做的产品做一个系列化产品的命名基础,而元素代表了原始,微小,简单,极致这些含义,非常符合我做产品的基础价值观。

D: 在设计“氢”的logo时,您的思路是怎样的?这些拼接的三角形有什么含义吗?

我想说,这个 logo 已经被很多人吐槽了:两个字“难看!”。哈哈,相信目前的已经比之前设计的版本好看多了。其实,这个设计的背后还是有挺多思考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在上一个问题中跟大家说过,以后我想做系列化的产品。因此,我在设计 logo 的时候也把这个思考加入了进来,那在图形中最基本的元素应该是什么?我想到3D建模的基础其实是靠无数多的三角片元搭建起来的。三角型也是一个稳定的结构,这和元素的定义是一致的,同时在设计上很容易构建起任意的 logo 且更有设计感。无论产品 logo 设计成怎样,都可以用三角片元拼凑起来,这是我的第一个思考。第二个部分是最开始我的产品名字其实不叫氢,我给它最初的名字叫 AngryTask,这个名字背后的东西,除了我其他人都不会知道,而首字母A的形状就是氢logo的基础了。

为什么“氢”是绝佳的个人项目管理工具?

D:氢采用了经典的树形列表结构,这种结构为什么会吸引您?

这种结构在任务管理上有哪些优点?

可以从设计及用户体验的角度,谈谈对树形列表结构的看法吗?

这种结构是参考 workflowy 做的,最开始的版本其实并没有这个功能,而是基础的 to-do list。但当我第一次体验到 workflowy 的列表时,非常震撼,让我立即有了改造产品的意愿。workflowy 的列表让我体验到了“原来这才是列表”,你可以将任何巨大的内容都容纳到一个列表中去,因为列表是树形结构的,层级的深度由你而定,形式类似文件夹目录,但是交互方式的改变让这个结构的体验更加棒。比如:

- 回车换行就能创建一个列表项

- Tab一下就能变成子任务

- Pop 操作可以迅速让顶级任务变为当前任务(上下文的切换)

相比文件目录结构,workflowy 的列表项更加轻量化,删除新增查看上的体验得到非常大的提高,这也是它震撼到我的且让我觉得它awesome的地方。

像猪一样执行

D: 在《我为什么要做一款基于 Git 的任务、笔记、待办应用-“氢”》中,您写到:

“我个人在做项目的时候总是会出现的问题:「太聪明」,这里是贬义词,就是想法太多,很难遵循既定的方案去践行,而 scrum 模型中一个很好的提倡是,像猪一样执行,在sprint 的周期内,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 kill 任务,而不是去思考设计。”

我个人对“像猪一样执行”非常认同,可否详细跟我们的读者谈谈这一点?

“氢”是如何帮用户排除“干扰”,促进用户专注地去kill任务的?

这个问题可能是作为开发者而言,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团队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的理解。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想法太多,不是有本书(和网站)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吗,也有人人都可以当设计师的说法吧。想法太多导致产品推进缓慢,原来规划的 todo,milestone很难完成。而 scrum 模型中我非常认同的一点是,一旦定义好 sprint(本周要做的事儿)过后,要像猪一样去执行,并完成它。

赞同它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只有完成了任务才会有正向的反馈,只有有了正向的反馈,才能激励团队去做出更好的产品。同样这种模式是适用于个人开发者的,个人开发者要同时做决策者和执行者,如果不能好的划分界限,那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变成决策者导致产品因为想法太多无法推进,这也是我个人做独立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体验。

从本质来讲,工具是帮助用它的人,怎样用还是由用户觉决定,所以我认为工具并不能帮助你去 kill 任务,而只是帮助简化工作流程,帮助记录,做辅助作用。作为工具的开发者,我的目标是怎样的将我认为理想的工作模型 scrum 嵌入到工具当中,帮助认同它的人去使用。目前氢以看板的模式将 scrum 模型简单的接入到了产品中,在使用体验上,还有非常多的需要优化和改进的地方。

D: 目前氢还在不断地完善和增强中,在《我为什么要做一款基于 Git 的任务、笔记、待办应用-“氢”》一文中,您写到下一步会更多的关注Git 的更深入的集成和笔记编辑器的持续优化。目前在这两个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在写文章的时候其实整个任务数据已经是基于Git 来存储了,现在的版本中,已经集成了Git 的基本功能,包括 pull,push,远程仓库设置,基本的 merge,SSH 等这些功能。

D: 在您看来,相比印象笔记,“氢”有哪些优点?

印象笔记是一个saas 服务,而氢是一个工具,氢的数据是基于Git 存储在本地或者远程 repo,这是完全不同于任务 saas 类的笔记应用,无论是在隐私上还是安全上都会优于saas。

基于Git 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看到历史,任务编辑历史只要 commit 过后都可以随时查看。

其他优点:

- workflowy 的列表目录结构

- 编辑器的体验上,虽然目前氢还有些naive,但是在设计上,相比于印象笔记做的大而全的富文本编辑,显得更加简单。架构设计上有更多的扩展性,而且对markdown 是第一支持。

D:独立开发一个应用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开发“氢”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独立开发者才会遇到的困难?您认为独立开发者相比团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时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产品可能都是因为时间的问题不得不烂尾,特别是对我而言,刚做奶爸不久,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奢侈品,往往有时间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

除去时间以外,就是和自己做斗争了。需要思考产品的整个周期,思考所有的细节,方方面面。得考虑推广,考虑国际化,考虑网站,考虑复杂的需求和收益比,以及如何在过程中不断的给自己提供正向反馈,激励自己。

独立开发者相比团队可能有以下优点:

- 单一的决策点能够让产品更加一致

- 能够做团队不会去考虑的产品,独立开发者带来的产品更带个人主义,往往情怀更多,而团队更注重利益。

- 更小而美,T 字型中独立开发者更多的选择一竖,而团队在产品到了一定阶段会变横。

注释:T字形人才T型人才是指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

当然,独立开发者也会有很多劣势:

- 不稳定,个人时间问题,经济问题

- 响应速度,单兵作战产品的研发效率肯定不及团队作战

- 产品的后期,包括市场推广,问题响应这些都不及团队。

“想做微小而美好的事。”

D: 可否给我们讲讲您在知乎上的签名:“想做些微小而美好的事儿。”

微小而美好,这应该是支付宝的 slogan,我非常喜欢,作为整个行业里边一个芝麻粒大小的人物,我所做的事情可能并不能带给这个行业什么大的变革或者伟大的产品,但是我能做的是做好我自己想做的事儿,哪怕只是微小而美好的改变。其实前面我也提到了我想在未来做一些很 cool 的小产品并且以元素周期表的命名,这就是我想做的小而美的事。


采访者:做原型更快更简单的Mockplus 企划经理 Doris

受访者:氢创始人陈学家

相关阅读:

我眼中设计与开发的未来|专访XH电讯开发领队Mason

VR&AR:UI/UX设计新风向标|专访产品经理James

独立开发者在中国 | 专访 MaxCurve 作者王晓东

更多专访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 “摹客”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沟通之道:把决策的逻辑清晰地传递给对方 | 专访资深产品经理郑坚义

Doris   10/08

浅谈国内外电商平台设计差异 | 专访产品经理梁贤超

Julie   09/12

下一篇
需要帮助?

我是小摹,你的7*12小时产品顾问

立即扫码加入官方微信群

官方热线:19130671449

服务邮箱:service@jong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