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协作,用摹客

更好的产品协作设计平台,设计师的利器,产品经理的帮手,工程师的伙伴

文章分类
设计1+2,摹客就够了!

摹客,支持Sketch/PS/XD/Figma/Axure设计稿交付、自动标注切图、全流程协作。助力产品团队高效工作!

立即开启
【友情推荐】uimaker - 专注于ui设计,为ui设计师提供ui设计相关教程、素材及灵感。

了解更多
入门教程 了解更多
成都君德鑫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设计资源 > 摹客专访 > 摹客专访 > 一个优秀的多国语兼容 App 应该是什么样? | 专访跨国 O2O 行业产品经理 Frank Wang

一个优秀的多国语兼容 App 应该是什么样? | 专访跨国 O2O 行业产品经理 Frank Wang

采访者:做原型更快更简单的Mockplus 企划经理 Martin

受访者:O2O 行业产品经理 Frank Wang

本期“摹客专访”我们邀请到了在 O2O 从业的产品经理 Frank,他在所属公司中任职业务条线产品经理,负责互联网转型战略的产品规划、落地实施工作。本期采访中他将结合工作上和自己使用的经验谈一谈在他看来,国内国外在设计思维上的差异、怎么样做多国语支持和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 App 设计原型。


虽然 O2O 属于商界范畴,但由于它链接线上线下的特性,其对桌面网站、移动端站点和移动端应用有很强需求和依赖。同时,网站、移动站点和移动应用的使用体验也直接影响一个涉足该领域的公司是否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和合作商。因此一个服务于 O2O 产业的移动端 App 除了功能上要满足覆盖公司业务和用户的需求,在设计上符合一个移动端应用的使用习惯,还要考虑到跨国合作时不同国家的用户间的使用偏好上的差异,并不是把界面和内容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就叫做好了多国语支持。

“我是 Frank Wang,现于上海工作,我目前在一家跨国 O2O 公司负责其互联网战略的产品规划、落地实施工作。个人偏极客风格,更关注独立思考。关于互联网一方面我很喜爱互联网的开放性;一方面我又时刻保持谨慎、客观的态度去接触新业务。如同《信号与噪声》(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Most Predictions Fail but Some Don't)作者 Nate Silver 所言,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一些传统事物的过时,一些事物只是换了一种表现形态而已,从越来越庞大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难;我致力于从驳杂的信息流中寻找到真实有效的信息,用以有效的辅助产品规划的落地。在我看来,独处、阅读经典著作,有时候更能够帮助人们有效思考。回归本源,我希望我能够通过靠谱的业务分析,带领团队真正的做出有价值的产品,为此,我会继续为之思考、努力。”

从需求分析的关键信息定位谈起

Frank 是一位非常注重需求分析的产品经理,他认为很多互联网产品从需求分析就注定了其结局,在他眼中,除了考虑到不同地区用户使用习惯上的差异,目前国内 App 开发中最值得注意是用户需求的分析和产品功能的设置上,规避“大而全”这种看起来保险的方式,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产品功能的重心。我们今天采访主要谈谈需求分析完成后的 App 设计。

Martin:在做多国语言兼容方面,您觉得 App 的设计上需要考虑的重点是什么?

Frank:每个做过多国语言兼容的开发,应该都有那么几段只有自己和同行懂,没有办法对一般人说的伤心事。说实在话,如果碰上一个不靠谱的产品设计者,苹果公司的UI、UE设计师都拯救不了这个产品。

App 设计中最需要考虑的是,尽可能的通过极致专业的需求分析,去定位核心、关键的信息。App 的作用是展现关键且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通过蹩脚的分析,用冗余的信息将屏幕填满。我们都知道:少的信息,可以做多语言兼容,而过多的信息,过多的元素被毫无思考地堆砌在一起,而这会毁灭用户使用的欲望。

所谓用户体验: Jesse James Garrett 在《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一书中有很通俗的理解,就是用户用起来不觉得自己笨,我们知道用户使用一个平台,基本上不会阅读说明书,不会有培训、讨论会,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所以产品经理,一定要跳出IT这个思维,去重视易用性。

我的体会:如果产品的 App 有 20 个功能,其中 18 个功能有用,那这就是个非常成功的产品;相反,如果App有 50 个功能,但是只有 10 个功能有用,这就是个垃圾产品。

我曾经见过一个只服务美国地区的很牛的 App,在 App Store 里面评分超过 4.5,它非常简单易用,在 5 年间累积了 500 多万用户。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因为这500 多万用户的累积,一分钱推广费都没用,它就是靠的出众的使用体验留住了用户,并且靠用户的口口相传扩大了自身的名气。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因为这个 App 就是我现在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参与开发的。而开发团队只有 3 个人……当然,这个事件发生在iPhone 4 时代,虽然近几年该 App 没有继续维护,不过依旧有近百万的用户量。

中西方 App 设计思维的差异

差异的存在可以突出不同事物、个体、群体、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其神秘感,同时也会造成分歧甚至引起冲突。不同国家的用户间,在使用各种软件、网站服务和应用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和开发者在产品中所体现的设计思维也不同,同样的功能在设置逻辑上差别也很大,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应用到了另外的地区就无人问津。

Martin:您认为的国内外在 App 设计上有什么异同?其中体现了国内和国外设计思维的哪些区别呢?

Frank:做了多语言跨国平台后,我的感受是国内外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设计思维的差异,导致了用户使用习惯的差异。中国的用户群体相对来说,素质较高,而且用户习惯经过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多年的引导,环境相对好一些。

这个问题我想从3个维度来谈:文化差异、设计思维差异、用户习惯差异

区别1:文化差异:就我接触的 11 个国家的产品而言,我认为西方人更偏重干脆利落的解决问题,更关注后续服务,所以他们会建造很完善的业务规则,服务支撑体系。而中国大陆关注点可能在先解决现有的问题,未来再考虑未来的事。对服务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是这几年才提升上来;

区别2:设计思维差异:因为西方人更务实,思考更完善,所以设计的时候,他们通常会用尽可能少的功能去做产品,用庞大完整的业务规则体系,包括服务体系支撑这些产品;而国内因为过于追求速度,而且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一些公司只是堆积功能,采用“先做了再说”,之后追加的形式做产品。国内只有少数顶尖互联网公司的服务体系、业务规则很完善。我们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用国外 App 的时候,觉得这个 App 过于简洁,用国内 APP 的时候,感觉功能都很多,但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甚至根本就没有服务体系,所以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死亡浪潮;

关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我觉得国内对设计、交互、用户体验的追求有点过了,偏离了本意,而且鱼龙混杂,存在很多嘴上讲的天花乱坠,实际上没有看过哪怕一本著作的设计师。所以这波互联网倒闭潮,我认为不见得是坏事,去伪求真更有利于市场。如果国内能不那么浮躁了,我觉得一定会出现一些优质产品。这里推荐一本书《About Face 4: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有兴趣的设计师可以看一下经典;

区别3:用户习惯差异。或者说关注点的不同,在这里我们只讲移动端,多数中文 App 都会采用如微信底部菜单的形式去做,而多数国外 App 会采用抽屉样式的方法去做菜单,这个很有意思,其实国外的用户并不太在意一个 App 里面采用了何种菜单设计,只要这个 App 好用就可以了。另外因为我最近经常去看 YouTube,去了解使用习惯的差异,我就从游戏机、电子产品去感受了一下差异,国内玩家可能会在意 PS4 和 PS4 Pro 的差距,并为此纠结好久;而国外人,很多人竟然分不清楚 PS4,还是 PS4 Pro ,哪个是新的,只要能玩自己想要玩的游戏就可以了;国内则会纠结更多细节,国外用户甚至没有留意到,而国内用户更加敏感。

总结:做产品也好,设计也罢,一定要分析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因为设计习惯上的问题,用户群不喜欢。举一个例子,在亚马逊的 App 中,我们将应用的语言在中英文间切换比较。中文模式下应用界面是和微信类似的设计样式,而切换到英文的时候,App 则会转换为抽屉样式。如果你分析错了,你的产品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App 原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明确产品的定位、App 中关键功能的设置以及把握好文化差异带来的使用者习惯的不同,这是保证一个产品在设计上正确的关键,当准备将这些关键点融入到产品的 App 设计开发中时,还有值得需要设计师和开发者注意的问题。

Frank:首先我是喜欢用国产工具的,Mockplus 是一款不错的产品设计工具,制作 App 的时候,Mockplus 会把原型以较符合真实屏幕尺寸展示,这样能让设计师比较直观地预测最终产品在终端中使用的情况。

首先,第一个关键问题,在设计 App 的时候,设计师包括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可靠的 UI 设计规范,以规范来控制各种元素的大小,这样做的好处在可以有效的控制实际页面的元素数量。也许这样说不是很直观,我们先说说如果不遵守 UI 设计规范的坏处。首先,不是每个公司的团队都是阿里、腾讯的团队;其次,如果没有按照 UI 设计师设计的尺寸来做原型,或者产品设计者心里没数,用诸如很扁很长的按钮去设计原型等,可能会导致的问题有3个:

1. 演示效果差。无论对领导还是对投资者,尤其是在对领导做需求评审展示的时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的领导看着不爽,你也不会爽;

2. 页面元素会失控。例如真实开发的时候,UI 设计的按钮的长宽和原型中比例完全不对,会导致 UI 设计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个成本也是问题;

3. 核心问题:如果没有按照实际比例去设计,这会导致 App 页面比例的失调。你无法很好的从交互层次衡量页面信息的重点,团队有UE,会增加设计成本,团队无UE,用户可能看一眼你的 App 就失去了兴趣,因为在当前的页面中并没有展示足够吸引人的信息。

希望未来我们都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差异导致的设计习惯区别。都可以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另外多文化的产品,是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的事,希望我可以一直做下去。


相关阅读:

简单易用的背后是吹毛求疵的追求 | 专访“方片收集”作者田飞

原生应用和H5之战 | 专访产品总监文明龙

适用的才是好的 | 专访SerCle设计师Code Ling

更多专访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 “摹客”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摹客专访】UI设计师是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一体的 | 专访设计师喵喵子

Julie   07/24

【摹客专访】陌生社交类应用的未来|专访火柴盒CEO缪志伟

Doris   07/24

下一篇
需要帮助?

我是小摹,你的7*12小时产品顾问

立即扫码加入官方微信群

官方热线:19130671449

服务邮箱:service@jongde.com